新型冠狀病*持續肆虐,相關資訊不斷湧現,準確程度不一。為讓社會對疫症有更充分的科學認識,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三名專家分別從免疫學、病*學和中醫學角度,剖析新型冠狀病*的特點,以及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的防疫方法。
_疫症當前,如何提高抗病免疫力?
陳新教授
_免疫學專家、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院長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早在《黃帝內經》的時代,人們就知道免疫力對抵抗傳染病有決定性作用。目前新型冠狀病*持續蔓延,我們更應努力在日常生活提高免疫力。
第一步是堅持規律、適量的運動。每天運動30至45分鐘,可以增加一些免疫活性細胞的數量和功能,也會令大腦釋放一些令人感到愉悅的神經遞質,間接提高免疫力。感染新型冠狀病*的人士,如果血氧含量低、心肺功能不夠強大,預後能力會較差,因此我們應該平日透過運動,增加血液含氧量和心肺功能。
均衡飲食也能提高免疫力。蛋白質是構建抗體的材料,我們應該三餐都攝入。主食方面,建議選取全穀和雜糧,補充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免疫力。新鮮蔬果也有大量促進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質,每餐都不可缺少。資料顯示,維生素D3等一些營養品對提升免疫功能也有一定作用。
_與此同時,睡眠充足也是健全免疫力的保障。缺乏睡眠會令我們對病*的抵抗力顯著下降,因此建議每天睡7到8小時,儘量早睡早起、定時作息。
_新型冠狀病*如何傳播?可以怎樣預防?
王穎教授
_病*學專家、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
新型冠狀病*有兩個已知的主要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咳嗽、打噴嚏)和接觸傳播(用接觸過病*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不排除還有其他傳播途徑。
人們咳嗽、打噴涕時,會産生極小水霧近距離飄散。病*必須附在這些極小的水霧顆粒上才有傳染能力,沒有液體飛沫作為載體的話,通常無法造成有效感染。雖然口罩不能攔截病*的微小顆粒,但能吸附運送病*的小水珠,達到過濾效果,因此大家出門應帶口罩。一般外科口罩已經足夠,毋須使用N95口罩。
研製新藥和疫苗需時,幸運的話最快也以年為單位。雖然有報道指出,藥物瑞得西韋(Remdesivir)和磷酸氯喹(Chloroquine)在實驗室內有效抑制病*,但在臨床應用前尚需進行大量研究和評估。因此,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勤洗手、不接觸野生動物、正確佩戴口罩、減少聚會和人群聚集,從而減少病*暴露機會,如有疑似症狀,必須儘快求醫和隔離。
病*引起的流行性傳染病比較頻繁,包括當下的新型冠狀病*、至年的SARS病*,甚至是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每次突發的大規模傳染病都會對生命、社會和經濟,以及每個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響。我們當下能做到的,就是從科學角度正視病*引起的流行性傳染病,做好自我預防和隔離。
_如何從中醫藥角度增強體質?
趙永華教授
_中醫內科學專家、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
1月29日,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院長牽頭在《中醫雜誌》線上發表了《新型冠狀病*(-nCoV)肺炎中醫臨床特徵與辨證治療初探》一文。該研究根據第一線資料分析,認為去年12月武漢暖冬潮濕的氣候是本次疫症爆發的外在因素基礎,這點值得大家注意。
粵港澳乃「嶺南多濕之地」,雖然立春已過,但近日仍陰雨霏霏,濕氣較重,乍暖還寒。從中醫理論來看,潮濕的氣候對平日消化功能較弱者(尤其是稍食油膩、寒涼食品就惡心、腹瀉的人)影響較大,即「外濕引動內濕」。
新型冠狀病*病變的早期表現包括低熱、乾咳,伴有消化道症狀,近期亦發現部分患者的糞便有病*核酸,可見該病與肺和胃腸道的關係較為密切。
在氣候「多濕」的嶺南地區,大家可食蘿蔔、芹菜等纖維素較高的蔬菜,調整腸道微生態環境,同時煲一些健脾祛濕的湯水,根據口味和體質進行針對性的調養。乏力、精神不振,可加北芪、炒白朮;舌苔白膩邊有齒痕、時有惡心,可加陳皮、砂仁、生薑片;大便時有不成型,可加黨參、淮山藥。
大家還可自製香囊,在乾淨紗布或綢布袋內裝入適量廣藿香、佩蘭、肉桂、艾葉、石菖蒲和白芷等中藥,佩戴身上或在家中放置,既可醒神防疫,又能舒緩心情,營造健康家居。正如《黃帝內經》的《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____疫症知多點:新型冠狀病*(-nCoV)
Q
病*是甚麼?聽聽王穎副教授講解
病*是一種非常微小、僅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的微生物,大小約只有分之1厘米,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Q
新型冠狀病*是一個怎樣的病*?
在電子顯微鏡下,新型冠狀病*(-nCoV)呈現如同花冠一樣的棘突,因而被稱為「冠狀病*」,與過去出現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病*和中東呼吸綜合症(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MERS)病*的形態非常類似,跟蝙蝠冠狀病*(bat-CoV)的相似性高達96%。
冠狀病*的電鏡圖和示意圖
Q
新型冠狀病*如何危害我們的身體?
病*的組成簡單,無法自我複製增殖,但入侵機體的細胞後,可利用細胞內部的機制,快速地大量複製和增殖,令機體細胞本身所需的蛋白質等物質無法合成,引起細胞死亡。
細胞死亡後,會將病*釋放,病*無法繼續複製增殖,便會感染機體內其他細胞。想像一下,如果數以百萬的病*每天快速複製增殖,可以入侵多少機體的細胞?又會導致多少細胞死亡?
人體細胞大量死亡,直接影響這些細胞所在的器官。新型冠狀病*入侵的細胞,就是肺部數量最多、對維持肺部正常功能相當重要的上皮細胞。因此,新型冠狀病*肺炎的主要症狀包括咳嗽、肺部炎症,嚴重者會呼吸困難、患上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甚至死亡。
__陳新博士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生物醫學教授、副院長;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獲得中醫學博士學位,其後從內梅亭大學(荷蘭)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年起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工作;年起任職於澳門大學。
_王穎博士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曾於耶魯大學醫學院進行丙型肝炎病*藥物研究工作,年加入澳門大學。其課題組的研究方向之一為病*引起的機體免疫反應治療藥物的開發,曾在澳門承擔多個關於病*學的科普項目。
_趙永華博士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曾於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内科急症病房任職,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之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內科學博士學位,-03年在當地親歷「非典」救治過程;現為澳門科大醫院特約中醫生;年加入澳門大學。
更多相關內容:
1.致全校師生員工:澳大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通知
2.停課不停學!澳大第二次重要通告
3.助抗疫!澳門大學抓緊研發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芯片及系統
4.開展精神心理治療迫在眉睫,對抗疫意義重大!
5.澳大最新研究!開展精神心理治療迫在眉睫 對抗疫意義重大
6.你好,澳大心理輔導專線為你服務!
7.提升抗疫力!一起跟孔教授和澳門蛙后做運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