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与灸有什么区别?
针只能通经脉,不能补元阳。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
二、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
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彦门御方藏灸
彦门骨科墨灸
墨疗法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以药入墨大约始于三国。其时制墨专家韦诞“参以珍珠、麝香捣细末合烟下铁臼,捣万杵”,首开贵重药入墨之先河。
至南唐时,制墨工艺得到长足发展,药墨也随之兴起,在墨中加入藤*、冰片、犀角、馨香等名贵中药,使墨“芬芳馥郁”、“其坚如防l”,一时官宦人家和文人士大夫竞相争用。墨官王志远在传统松烟墨中加入各种名贵中药材,制作出元寸墨灸、松烟墨宝,被南唐后主李煜称叹:天下诸墨,元寸为尊。
至宋时,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间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治疗扭伤出血、便秘等,广受百姓欢迎。
明清两代,药墨在民间广为流行,当时的商贾将士即使不通文墨,外出时身边亦常有备药墨,以备急用,而药墨确实也医治过不少人的疾病。
现代研究证明,药墨有其独特的物理性质,药墨的功效微粒是纳米级的,在现代高倍电镜下观察药墨,微粒仅为30-50纳米、仅为毛细血管的千分之一,拥有很强的渗透力,能快速进入人体血脉中,起到疏通经络、拔寒祛湿的作用。而且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原子,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吸附邪*,排出体外,且只吸不放。
所以墨灸可以起到以下作用:排湿*、除风寒、祛瘀堵、通经络、活气血、消肿胀、去疼痛,最终调动全身气血,活化人体细胞,激活全身机能,排*养颜,延年益寿。
彦门骨科药墨灸是中药产品,由中草药制成,但不同于内服中药的是,药墨灸见效快却没有副作用。它集药之力除湿化瘀,借墨之法通经活络,取灸之热温阳散寒,聚三大攻势而歼一疾。利用墨的渗透力,达到墨随血走,凡过之处,主治所疾,有许多病症都是一次就能看得到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