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精油,这两年被营销得神乎其神,祛斑、祛痘、防癌(?),今天笔者就来说说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品类,从制作过程来剖析它,分析究竟有没有这么多的神奇功效。
精油在还没有被吹得天花乱坠前,大家对它的最初了解和正解就是“芳香治疗”,所以精油也被称为“芳香油”,是从芳香植物体的某部分(如花、叶、根、皮、茎、枝、果实、种子等),采取蒸馏、压榨、萃取、吸附等方法制得的具有特征香气的油状物质的总称。它们是许多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有萜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酯类和酚类等。其中以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最为常见。(玫瑰精油中的香茅醇)
精油品种有种以上,其中有商业价值约百种。
根据植物种类分为八大类:
柑橘类:来自佛手柑、葡萄柚、柠檬、莱姆、橘子;
花香类:来自天竺葵、玫瑰花瓣、熏衣草、依兰、橙花油;
草本类:来自罗马甘菊、欧薄荷、迷迭香等;
樟脑类:来自茶树、白千层等;
辛香类:来自黑胡椒、姜等;
树脂类:来自榄香、没药等;
木质类:来自西洋杉、檀香、松木等;
土质类:来自广藿香、岩兰草。
成分剖析
酸类:大部分为水溶性的,是很好的抗炎物质,具有镇静效果,且精油中所含弱酸可以治疗皮肤问题;
醇类:最常见的是单萜烯醇,抗菌效果好,也能增强免疫力。
醛类:安抚中枢神经,抗炎效果好。又分柠檬醛、肉桂醛等;
酯类:精油中的香味由此而来,是一种香气分子。可抗炎、抗痉挛以及平服神经系统。
酮类:羟基于两个碳基结合化合物的总称,植物中的酮大部分具有特异气味和*性;
萜类:主要是半萜、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请输入标题bcdef
所以从成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有根据的精油功效主要是:杀菌抗炎、舒缓神经(芳香治疗)。其余大家看到的丰胸、祛斑、还有抗癌等这么不靠谱的功效就听听好了,笔者只能说目前为止,没有临床数据表明,精油具有除杀菌抗炎以及芳香治疗(主要起到舒缓作用而不是治疗)以外的其余功效。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原料准备——精油的提取——精油分离。
原料的准备
(1)原料的采收
一般于成期采收新鲜、完整、洁净的所需植物部分。
(2)原料的保管与贮藏
含精油的原料采后应立即蒸馏,以防霉变影响油的质量。
若不能及时加工,可贮藏于干燥、阴凉、通风好的仓库内。
(3)原料的粉碎(根据原料的类型进行选择)
叶类一般用机械切成丝;
花类一般不需破碎可直接蒸馏;
果实和种子必须粉碎成粗粉,或压碎;
根、茎及木质部用机械切成薄片或小段,或粉碎成粗粉。
精油的提取
常用的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
易操作、成本低——水蒸气蒸馏法
将原料倒入容器中并加入水,加热,蒸汽与油气经由顶端的出口进入冷凝器中凝结,因精油的相对密度比水轻,所以会浮在水面上,水面上的精油为首次萃取出来的最高品质的精油。
花水/晶露:精油略溶于水,与精油一同冷凝的水中留有少量的精油物质,这些水与精油同样具有疗效,因其浓度很低,可以直接使用而不用稀释。
本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是萃取精油最常用,最洁净的方法。95%的芳香植物的精油均可以用蒸馏法萃取获得。芳香植物适合蒸馏萃取的部位为花朵、根茎、叶片、木屑。
低温进行、成本高——浸提法
浸提是将溶剂加入固相或另一液相混合物中,使其中所含的一种或几种组分溶出,从而使混合物得到完全或部分分离的过程。
一般是用挥发性溶剂将芳香植物中的芳香成分浸提出来,通过蒸发浓缩回收溶剂后,得到既含有芳香成分又含植物蜡、色素、脂肪等杂质的膏状混合物——浸膏。
常用溶剂:石油醚、乙醇、苯、二氯乙烷等。
常用的有固定浸提、逆流浸提、转动浸提和搅拌浸提。
热敏性精油首选——压榨法
压榨是通过机械压缩力将精油从液固两相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单元操作。必须在室温下进行操作。
适用于热敏性精油的提取,如柑橘类精油。
精油的分离
精油提取后需进一步分离,方法有:分馏法,化学分离法,层析法,溶剂萃取,离子吸附等方法。可以根据精油的性质选取相应的分离方法。
1、分馏法
2、化学分离法
碱性成分分离:将精油溶于乙醚中,用1%HCl萃取数次,分取酸水层,再碱化,用乙醚萃取,除去乙醚,得到碱性成分。
酸性成分分离:将精油的乙醚溶液用5%NaHCO3溶液萃取,分取碱水层,用酸化,乙醚萃取,除去乙醚得到酸性成分。
3、层析法
薄层层析、柱层析、气相层析或者多种结合
最后惯例的环节,这次就不放了,因为在文章开头笔者就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关于精油的功效传说,目前为止有根据的就那么两个,所以其他的宣称,大家还是本着质疑的态度去考究~
最后如果对于精油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翻阅一下这本书:
《芳香疗法大百科》—PatriciaDavis著
学习使我们快乐~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聚焦
粉底液究竟好不好,这次从成分告诉你
聚焦
在海外建厂,本土OEM打算做什么?
人物
龚盛昭:成为“工程师高手”的要诀是保持永恒的好奇心
化妆品制造供应商首选媒体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