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姐姐开讲啦
11月24号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叶存思博士莅临我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讲座。讲座分为“道地药材效果为什么会更好”和“脊柱健康与中医保健操”两个部分。看呐,同学们早已入座,满脸的笑容藏不住他们迫不及待的心。
考考你们吧,“作为广东人,你们知道广东十大道地药材吗?”答案是:化州橘红,春砂仁,新会陈皮,广藿香,广佛手,高良姜,沉香,巴戟天,广地龙和金钱白花蛇。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回答,还获得了由叶博士亲手制作的植物标本。
活动一开始,叶博士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几张药材的图片,让同学们猜药材的名称,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许多同学踊跃的举起手来,虽然回答的答案并不正确,但是整个过程十分有趣,整个场子的氛围一下子热闹起来。
1
化橘红
化橘红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有“南方人参”之称。早在南宋时期,化州就已开始种植化橘红,明清更是风靡全国,成为朝庭贡品,其制剂及工艺品曾红极一时,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
2
春砂仁
春砂仁浑身是宝,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中药大辞典》载:“砂仁生产广东、广西等地……以阳春砂仁质量为优。”《中国药学大辞典》载:“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特别是《本草纲目》上也载有:“姜科植物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味,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
3
新会陈皮
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药方“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由于新会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4
广藿香
广藿香梗或叶供药用,主用于妊娠呕吐、胃气痛及预治流感,为芳香健胃、解热、镇吐剂。又为一芳香植物,其芳香油具有浓烈的香味,可作优良的定香剂,同时又是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调合原料,又可与香根草油共用作为东方型香精的调合基础。
5
广佛手
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
6
高良姜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和广西,台湾和云南有栽培。垂直分布于海拔米以下,但以米以下最多。野生高良姜生长于阳光充足的丘陵、缓坡、荒山坡、草丛、林缘及稀林中。根茎供药用,功能温中散寒、止痛消食。
7
沉香
沉香,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8
巴戟天
生于山谷溪边、山地疏林下或栽培,分布于福建、酒杯、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常用于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9
广地龙
清热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经过叶博士的讲解,学生们了解了各个药材的名称、特点以及疗效等。下半节课,叶博士带同学们走进脊柱健康。为了更好地保证脊柱健康,叶博士还教给同学们一套中医保健操,当同学们写完作业后,觉得颈椎不舒服,做一下这套操,顿时轻松、舒展多了。这次的讲座,让同学们对中医药材框架有了深入了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脊柱健康有更加理性认识,对同学们今后身体保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长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