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藿香历代本草汇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啥外用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藿香

藿香(兜娄婆香广藿香)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均系栽培。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原植物喜生于山坡或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怕旱,一般土壤均可生长。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临床用名有藿香、广藿香。

《本草图经》:脾胃吐逆为要药。

《药类法象》:气微温,味甘辛。疗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甘、辛,阳也。甘苦,纯阳。无*。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治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去枝、梗,用叶。

《心》云∶芳馨之气,助脾开胃,止呕。

《珍》云∶补卫气,益胃进食。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温中快气;治口臭,上焦壅,煎汤漱口。入手足太阴。入顺气乌药汤则补肺;入*四君子汤,则补脾。

《滇南本草》:土藿香,味辛,微温。治胃热。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如刀伤流血,去矾加龙骨少许,搽上即愈。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温味苦,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补肾气,进饮食。去枝茎,用叶。

《本草蒙筌》:藿香

收采,气甚芬香。市家多搀棉花叶、茄叶假充,不可不细择尔。拣去枝梗入剂,专治脾肺二经。加乌药顺气散中,奏功于肺;加*耆四君子汤内,取效在脾。入伤寒方,名正气散。理霍乱俾呕吐止,开胃口令饮食增。禁口臭难闻,消风水延肿。

《药鉴》:气温,味辛甘,无*,气厚味薄,可升可降之剂也,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成功在肺。加*芪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之要领,为正气散之圣药也。其曰禁口臭难闻者,得非气味之芬香故耳?其曰清风消肿者,得非气味之温辛故耳?

《本草经疏》:藿香禀清和芬烈之气,故其味辛,其气微温、无*。洁古:辛甘,又曰甘苦。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东垣: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亦入足阳明经。风水*肿,病在于脾,恶气内侵,亦由脾虚邪入,霍乱心腹痛皆中焦不治之证。脾主中焦,香气先入脾,理脾开胃,正气通畅,则前证自除矣。苏颂以为脾胃吐逆为要药。洁古谓其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海藏谓其温中快气。肺虚有寒,及寒郁热壅于上焦,饮酒口臭,煎汤饮之。皆辛温入肺入脾,清上治中之功也。

简误:藿香虽能止呕治呃逆,若病因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雷公炮制药性解》:藿香,味甘辛,性微温,无*,入肺、脾、胃三经。开胃口,进饮食,止霍乱,除吐逆。

按:藿香辛温,入肺经以调气;甘温,入脾胃以和中。治节适宜,中州得令,则脏腑咸安,病将奚来。

《本草乘雅半偈》:

辛,微温,无*。

主风水*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

曰∶藿香出交址、九真、武平、兴古诸国。吏民多种之,今岭南颇饶,所在亦有。二月宿根再发,亦可子种。苗似都梁。方茎业生,中虚外节。叶似荏苏,边有锯齿。七月擢穗,作花似蓼。房似假苏,子似茺蔚。五六月未擢穗时,采茎叶曝干。可着衣中,用充香草。超时则性缓无力矣。洁古、东垣、惟用藿叶,为能敷布宣发,后世因藿叶多伪,并枝茎用之,今枝茎尤多伪耳。唐史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枝便生,叶如都梁。范晔云∶零藿虚燥,芬芳之气,经久不变。

先人云∶气乱于肠,遂作霍乱。致乱止气者,恶气耳。藿虚燥芬馥,具不逆不挠,入群不乱义,乃可立定其乱,因名曰藿;方之奇方急方,剂之宣剂轻剂燥剂也。

曰∶南岳曰霍,假之标方域,表功能也。本草列释典名相,如楞严之兜娄婆香,法华之多摩罗跋香,金光明之钵怛罗香,涅之迦算香,皆藿分名。木本也,即扶南国所言,五香共一木,根旃檀,节沉香,胶熏陆,花鸡舌,叶藿香者是矣。正旦所须,草本也。即南方草木状所载之生成,而岭南尤多有之。诗云∶食我场藿,香草也。盖草木至南曰任,任化育,而于时为夏,域其方者,功能更忽霍而迅疾矣。是主霍疾乱作于俄顷,挥霍纷纭,其如摇反诸手,若去恶气为对待,治风水*肿为达木,止心腹痛,及壅肿为发火;定吐逆,稣脾胃为夺土;土郁夺之,火郁发之,木郁达之,正所以任化育而于时为夏,为正位四气主,命曰藿香正气者以此。

(应劭风俗通云∶南方衡山,一名曰霍,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诚所谓任化育而于时为夏为大。草木至南曰任,相见乎离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宜为正位四气主。)

《本草易读》:辛,甘,微温,无*。入手、足太阴经。除恶气,定霍乱。解心腹之疼痛,止脾胃之呕逆。

温中开气,开胃进食。

出海边国,今岭南多有之,亦多种者。二月生苗,方茎有节,中虚,叶似茄叶。洁古、东垣辈,惟用叶不用枝茎。

今人并梗枝用之,因叶多伪故耳。七月采。

霍乱欲死,同陈皮服。(验方第一。)

暑月吐泻,同滑石末,米泔下。(第二。)

胎前呕酸,同甘草末下。(第三。)

去口臭,煎漱。(第四。)

冷露疮烂,同细茶烧灰,香油合敷。(第五。)

藿香正气散藿香苏叶云苓白芷槟榔浓朴陈皮桔梗半夏炙草

姜枣水煎。治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霍乱吐泻,或作疟疾。(诸方第一。)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可升可降,阳也。其用其二:开胃口能进食,止霍乱仍除呕逆。

《药性解》:藿香,味甘辛,性微温,无*,入肺、脾、胃三经。开胃口,进饮食,止霍乱,除吐逆。按:藿香辛温,入肺经以调气;甘温,入脾胃以和中。治节适宜,中州得令,则脏腑咸安,病将奚来。

《景岳全书》:味辛微甘,气温。气味俱薄,阳也,可升可降。此物香甜不峻,善快脾顺气,开胃口,宽胸膈,进饮食,止霍乱呕吐,理肺化滞。加乌药等剂,亦能健脾;入四君同煎,能除口臭。亦疗水肿,亦解酒秽。

《本草新编》:藿香,味辛、甘,气微温,可升可降,阳也,无*。入肺、脾二经。定霍乱有神,止呕吐尤效,开胃消食,去臭气,利水肿。但亦可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藿香逐邪甚速,未免耗气亦多,故佐气血之药往往取效,否则,无功耳。

或问藿香散暑气,子未言也?不知藿香虽散暑气,亦散真气也。用藿香以散暑,是犹执热以止热,余所以不言耳。虽霍乱亦暑症之一,然用藿香以定霍乱,实取其降气,非取其消暑,又不可不知也。

或问藿香为定喘奇方,而子何以未言?夫藿香定喘,乃言感暑气而作喘也,非藿香于治暑之外而更定喘也。余所以只言其治霍乱逐邪,而不言其定喘。夫喘症多生于虚,误认虚喘为实喘,下喉即便杀人。故不敢言藿香之定喘,实有微意耳。

《本草备要》:宣,去恶气

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恶气,进饮食。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有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藿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汁。古惟用叶,今枝、茎亦用之,因叶多伪也。

《本经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但阴虚火旺,胃虚作呕,内无留滞者不可用,恐反伤正气,引邪内入。江浙土产者,伐胃消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本草从新》:宣、去恶气。

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进饮食。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上中二焦邪滞。(禀清和芳烈之气、为脾肺达气要药、局方有藿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阴虚火旺。及胃热胃虚作呕者。戒用。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唯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之、良。)

《得配本草》:辛、甘,微温。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温中快气,理脾和胃,为吐逆要药。治上中二焦邪气壅滞,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去恶气,疗水*,除饮酒口臭。得滑石,治暑月吐泻。(加丁香,尤效。)配豆仁,治饮酒口臭。广产者良。叶主散,茎主通。胃弱胃热而呕,阴虚火旺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醒脾止恶,宣胸止呕。

藿香专入脾、胃、肺。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如藿香正气散,用此以理肺、脾之气,俾正气通而邪气除。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寒去正复。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则可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

《神农本草经读》:气味辛、甘、温,无*。主风水*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别录》)

《本经疏证》:霍之为言护也,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香土之臭也。由是言之,则霍香乃得火之发舒畅茂,得土之敦厚化育者也。既能发舒畅茂,则恶*阴万者逢之辄消,既能敦厚化育,则恶*阴万者遇之辄化。缘于乘春以生,遇夏即茂,届秋抉穗开花,体天地之正令,而体方有节,丛密虚衷,又具天地之严整。惟其气味不内存而外驰,故终为宣导良剂,能剿除乱略以扶危定倾,不能坐镇雅俗,以消化顽梗。不然,其能岂止于为风水去*肿,为霍乱去恶气心痛耶?虽然,风水霍乱,仲景述之甚极,辩之甚明,伤寒论金匮要略可考也。乃风水证并无*肿,霍乱证并无心痛何也?夫恶*之气,与六淫之偏胜固是有别,而人身元气,则原有常被其伤犯者,皆猝然之间阂其机关也,非俄顷之故,则殊途而同归者,终不能有织微分辩于其中。故风水本系风病,若间有肿而难移之处,则当明其为*。霍乱本系寒病,若兼心痛,则当知为恶气。恶气与*,无风寒之引,原不能深入,人身脏腑风寒,无恶气与*,则仅能为风水霍乱,而不得有肿及心痛。是故仲景只道其常,至其兼候变迁,要令人深思旁通以应之,此古人之书所以疏而该也。若使霍乱篇水气篇必罗致琐屑如此,则虽百倍其籍,且不能备,即霍香之用,亦缘此可明。若厥逆无脉之霍乱,身重汗出恶风之风水,不以之治矣,《本草新编》:藿香,味辛、甘,气微温,可升可降,阳也,无*。入肺、脾二经。定霍乱有神,止呕吐尤效,开胃消食,去臭气,利水肿。但亦可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藿香逐邪甚速,未免耗气亦多,故佐气血之药往往取效,否则,无功耳。

或问藿香散暑气,子未言也?不知藿香虽散暑气,亦散真气也。用藿香以散暑,是犹执热以止热,余所以不言耳。虽霍乱亦暑症之一,然用藿香以定霍乱,实取其降报,非取其消暑,又不可不知也。

或问藿香为定喘奇方,而子何以未言?夫藿香定喘,乃言感暑气而作喘也,非藿香于治暑之外而更定喘也。余所以止言其治霍乱逐邪,而不言其定喘。夫喘症多生于虚,误认虚喘为实喘,下喉即便杀人。故不敢言藿香之定喘,实有微意耳。

《本草便读》:藿香

辛能解表疏邪。入脾达肺。香可宣中快膈。醒胃清神。性属微温。能辟疫而止呕。功颇善散。防助火以伤阴。(藿香。辛温入肺。芳香入脾。快膈宣中。止呕吐。平霍乱。以芳香脾胃所喜。故能开胃助脾。然毕竟辛香宣散之品。阴虚有火。虽有表证者。不宜用之。至若治口疮。辟口气。皆从治法耳。藿香紫苏二味。性味功用。大抵相似。但紫苏色紫。能行血分。藿香之香过于苏。理气之功胜之。行血之力不及。至于宣中解郁。其理一也。)

《本草撮要》:味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经。功专快气和中。开胃止呕。以及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有寒。惟胃弱胃热而呕者忌。得滑石治暑月泄泻。

《本草害利》:

〔害〕芳烈升阳,虽能止呕,治吐逆,若胃热作呕,法并禁用。中焦火盛,及阴虚火旺,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并禁。

〔利〕辛微温,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烈之气,治心腹绞痛,霍乱吐泻,为脾肺达气要药。梗达气为长,而芳烈逊之。

〔修治〕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惟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六七月采,晒干,乃芬香。

《本草分经》:辛、甘,微温,清和芳烈。入脾、肺。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及上中二焦邪滞。

《本草择要纲目》:

辛微温无*。浮而升。阳也。可升可降。入手足太阴经。

风水*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脾胃吐逆为要药。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

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乃手足太阴之药。故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四君子汤则补脾也。

《玉楸药解》:味辛,微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开胃下食。藿香辛温下气,善治霍乱呕吐、心腹胀满之病。煎漱口臭。

《饮片新参》:

形色:色青灰,叶有细绒。

性味:辛香温,微苦。

功能:快气宽中,开胃止呕,去恶,进饮食,治霍乱。

分量:五分至一钱半。

用法:止呕用叶,利气用梗。

禁忌:胃热呕吐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栽培。

《中国药典》

除去残根及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1.藿香提取物能扩张微血管,略有发汗作用。

2.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有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收敛止泻的作用。

3.藿香煎剂、乙醇浸液对多种毛菌、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煎剂对钩端螺旋体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有杀死作用。藿香中的*酮类物质对呼吸病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

4.藿香挥发油具有防腐作用。

(整理/陈曦)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