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视角下的新冠,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

作者|Hi子默

审校|暖手同学

提及冠状病*,我们不免想起年的SARS。一次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情,造成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约人的死亡。年末,我们再次与冠状病*正面交锋,此次病*和疾病由WHO命名为“COVID-19”。

从西医的角度来解读,该病*是球型病*。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结构蛋白构成外壳、刺突和膜蛋白,还有部分糖蛋白,核心则是RNA基因组。[1]

当然这样直观的形状也是在有显微镜的帮助下,才能有所得的。在古代,人们无法从视觉上直接观察到病*的样子,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的祖先对此毫无了解。早在《*帝内经》中就有对“疫”的认识。

“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此话是“*帝”问“岐伯”,意思是,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相互传播,无论人之大小,发病症状相同,若不采取抢救治疗,如何制止其不相互传染?小编先在这里买个关子,稍后再揭晓“岐伯”的答案。虽然这只是“*帝”的发问,但不难看出,古人已经对传染病有相关的认识。结合这一次新冠,可不就是“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2]

对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28份,58种证型的研究分析,专家得出最常见的五类证候,分别为疫*闭肺(14.1%)、内闭外脱(10.9%)、脾肺气虚(8.2%)、医学观察期(7.1%)、热*闭肺(6.0%)。[3]

那么这些症候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小编为你娓娓道来……

1、疫*闭肺:

疫*内闭于肺,导致患者出现咳嗽气喘、身热面红、痰*,甚至痰中带血,脉滑数。

2、内闭外脱:

内闭外脱是热络心包的后续发展,此时从气营两燔到衰竭,这里的“心包”可以理解为心包络,简单想来是心脏外膜。由于邪盛正虚,导致邪入心包,邪闭于内,则身热;热灼津液,产生痰;痰阻心包,甚者出现神志昏聩不语。

3、脾肺气虚:

这个证候较为通俗,字面意思表示为脾肺两脏气虚,脾失健运,肺失宣降。我们都知道,脾能运化水谷,一旦脾气虚弱,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肺主宣降,肺气虚衰,则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声低懒语,乏力少气。更加深入地分析这个证候,根据五行学说,有趣的地方是,肺为金,脾为土,土生金,一旦耗伤肺气,子病及母,脾气也会受损,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腹泻便溏的原因。[4]

4、医学观察期:

是曾与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人,按照传染病最长潜伏期采取隔离措施,所以小编在此不赘述。

5、热*闭肺:

热*内闭肺气,导致肺气郁阻,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咳嗽、气急、气喘的症状。其实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为,气堵在肺部,可以想象,为了能顺畅,可不就要“咳出来”了吗?严重者因为剧烈咳嗽,会伴随胸痛、烦躁不安等。

在证候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主要的病位是肺(70.1%)和脾(15.2%),此外6大证素:热(19.8%)、*(18.0%)、湿(14.4%)、气虚(8.4%)、脱(8.4%)、闭(7.8%)、阳虚(7.8%)。[3]

中医一直以来都是根据证候相应得出机理。既然对新冠的定位已然有所得,就需要“对症下药”了。我国中医界专家集思广益,根据多年的经验,得出“三药三方”。

三药分别是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研发的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源于名方——连花清瘟胶囊和年非典期间研发的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三方分别是来自《伤寒杂病论》几大经方之和的——清肺排*汤,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凝练出的——化湿败*方和几大经方之和的——宣肺败*方。

小编就以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药一方,为大家简单解读一下,它们是如何起到治疗作用的。三药中较为熟知的便是连花清瘟胶囊,其组成为连翘、金银花、炙麻*、炒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红景天、薄荷脑、甘草。乍一看似乎并没有太多头绪,但其中有些药材,大家还是耳熟能详的,像金银花、板蓝根、薄荷脑。但是他们又是怎么起到作用的呢?首先还是让我们回到证候上,患者出现热*闭肺,所以,我们需要宣肺,使肺气顺畅,那么就需用到连翘、薄荷和麻*外疏卫表,像连翘就是入肺经的。

此外,患者有热*,所以用板蓝根协助金银花和连翘清热解*。最后,我们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