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柴胡颗粒知柏地黄丸藿香清胃胶囊 [复制链接]

1#
口苦,为患者的自觉症状,临床较为常见。《素问·痿论》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现在有关中医论著,亦多谓口苦是属肝胆有热,因而治疗就从清泻肝胆火热立论。口苦,属实属热者居多,但属虚属寒者,亦屡有所见。辨证论治1.邪在少阳证症状:口苦咽干,头痛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纳减少,小便色*,苔薄白或薄*,脉浮弦有力。治法:和解少阳。常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药品特色:本品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并和胃气,共奏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之功。2.肝胆郁热证症状:口苦心烦,口干欲饮,易怒头晕头痛,目赤目眩,两胁胀痛,小便*,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薄*或*腻,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泄胆。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消炎利胆片、茵胆平肝胶囊、大*利胆片等。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药品特色:本品由肝胆实火循经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所致。肝胆实火,循经上炎则头部、耳目作痛,或失聪,肝火郁结,经脉不舒,则胁痛且口苦;湿热循经下注则为阴痒、阴肿、筋痿、阴汗。

3.阴虚火旺证

症状:口苦常伴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目眩、早泄、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形体消瘦、尿少而*、舌红少津或光滑无苔、脉沉细数。

治法:养阴泻火。

常用中成药:知柏地*丸。

知柏地*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药品特色:原名为滋阴八味丸,是由六味地*丸加知母、*柏而成。知母、*柏清肾中伏火,清肝火,因此知柏地*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本品性寒凉,可滋肾阴、清肾火,对阴虚内热之人极为有益,可解决因肾阴虚内热导致的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失眠多梦、面红发热、烦躁易怒等。

4.胆虚气怯证

症状:胆气虚弱,决断不能,易惊多虑,心神不宁。病后气虚,虚烦不眠,易惊恐心悸,口苦多疑虑,常叹息。

治法:清胆和胃。

常用方剂: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

方剂特色: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等组成,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功能,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引起的虚烦不得眠等证。

5.心火上炎证

症状:烦热不安,夜寐不眠,口苦口渴思饮,舌烂生疮,尿*而少,小便刺痛,或面红目赤。苔*,脉数。

治法:清心降火。

常用方剂:*连阿胶鸡子*汤《伤寒论》加减。

方剂特色:主要由*连、阿胶、*芩、白芍、鸡子*等组成,主治阴虚所致的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

6.肝郁肾虚证

症状:口苦而涩,头晕目眩,胸胁不好,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烘热汗出。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疏肝养血,滋肾养阴。

常用方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加减。

方剂特色:以熟地、当归、白芍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药品,具有滋阴养血,清热疏肝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等病症。

7.脾胃湿热证

症状:口苦,脘腹胀满,肢体困倦,尿少色*,大便溏泄不爽,纳少厌食,恶心呕吐,或面目肌肤发*。舌红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利湿热。

常用方剂:藿朴夏苓汤(《医原》卷下)加减。

方剂特色:成份为藿香、姜半夏、杏仁等。具有理气化湿,疏表和中之功效。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面色垢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等症。

8.胃火灼盛证

症状:胃脘烧灼嘈杂,痛剧烈,口苦口臭,口渴,喜冷饮,甚至面赤,大便干结或溏,但恶臭不爽,小便色赤,舌质红苔*腻,脉弦数有力。

治法:清利胃热,降气和胃。

常用方剂:清胃散(《脾胃论》卷下)。

方剂特色:成份为地*、当归、牡丹皮、*连、升麻等。主治胃火上攻,齿龈肿痛,或牙宣出血,口气臭热,口干舌燥。

常用中成药:藿香清胃胶囊。

藿香清胃胶囊:清热化湿,醒脾消滞。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药品特色:本品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化湿,醒脾消滞,和胃降逆等功效,进而消除腹胀,腹痛、早饱、暖气等症状,并促使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

9.肺热壅盛证

症状:发热、咳嗽、咯痰色*、胸痛、咽喉肿痛、舌红苔薄、脉数。治法:清肺化痰。

常用方剂:清金化痰汤《杂病广要》引《医学统旨》。

方剂特色:药用*芩、栀子、桔梗、麦门冬、贝母等。具有清肺化痰之功效,治疗咳嗽,咯痰*稠腥臭,或带血丝,面赤,鼻出热气,咽喉干痛,舌苔*腻,脉象濡数。现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属痰热证者。

常用中成药:养肺丸。

养肺丸:润肺止嗽,化痰定喘。用于咳嗽痰盛,气促作喘,胸膈不畅,口苦咽干,喉痛音哑,久嗽失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