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3423.html中药即本草学,由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地用药情况不同、历代文献记载、中药炮制品种和质量差异等许多原因,品种繁多,各称繁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名称相似、正名、别名、并开药名、专业术语、处方应付、地区用名、商品名称……让人傻傻分不清。太多的药材名称,虽然承载了中药广博的信息,但确实因为繁杂混乱不利于交流研究,给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中药的名称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1地区用名是中药别名的—个主要来源。由于地域辽阔,同一种中药可在不同地区分布而名称各异。如中药紫金牛,在湖南称矮地茶、矮山茶,在江苏、江西、福建称平地木,在四川称矮地风,在河南称破血珠等。
2根据植物生长的形状、气味、颜色等特征命名,犹如人名有大名、小名、昵称之分,或如笔名、艺名、古时人名与字、别号之类来理解。
依形态而名:如辛荑花形似木笔,别名木笔;钩藤,其茎节多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故其别名双钩、钩丁等;狗脊,表面深棕色被光亮的金*色茸毛,别名金毛狗脊等;大*因其断面花纹排列整齐,极似缎面的织锦,故名锦纹;杜仲别名丝连皮,是因折断后有银白色丝状物,还有茴香又名八角……
依气而名:如鱼腥草,具有强烈的鱼腥气味,别名臭草、臭茶等;白芷别名香棒、香白芷等。
依味而名:如五味俱全的五味子,别名五梅子、山花椒子等,酸味的乌梅别名酸梅,淡味的竹叶别名淡竹叶、淡竹米,甘味的甘草别名甜甘草、甜根子、蜜草等,苦味的杏仁别名苦杏仁、苦扁桃。
依色而名:如旱莲草,其液汁黑如墨水,故有别名黑墨草、墨旱莲、墨汁草等,丹参别名紫丹参、赤参、血丹参、红丹参等。
3根据功效另起别名,精准表达药材的作用特点。如天麻,平肝息风止痉,别名定风草;决明子清热明目,又称还瞳子;续断,强筋骨、续骨折,又称接骨草;大*,“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益智即龙眼肉,血见愁即茜草根……
4中药生长的土壤及气候条件不同,功效也有所差别,以道地药材为名就应运而生,如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广藿香等;因药材品质佳而名,如九孔石决明、左秦艽、鹅枳实、苦桔梗、紫丹参、空沙参、肥玉竹等;因采收时节而名,如五月艾、绵茵陈、霜桑叶等,不一而足。
5因中医临床约定俗成的药对,处方中将2~3种药物并开。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都具有养阴、益胃、清心肺作用;二活即指羌活和独活,都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作用;焦三仙即指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药,均有消食健胃作用,所以常并开同用。临床中经常见到的还有青陈皮(青皮、陈皮)、南北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赤白芍(赤芍、白芍)、龙牡(龙骨、牡蛎)、生熟地(生地、熟地)、乳没(乳香、没药)等等。
6根据药材炮制加工成不同的饮片而命名,如大*有生大*、熟大*、酒大*、大*炭等,半夏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等,人参有生晒参、红参、糖参之别。
7因避俗雅化而命名如五谷虫,实际上是虫蛆,谷虫、粪蛆,为雅化其名医药书籍统称为水仙子;血余炭,就是人发炭;夜明砂,即蝙蝠的粪便;百草霜即锅底灰,人中白,即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
以上这些别名产生的原由可以看成是中药文化的一部分,但下面的来由衍生出五花八门的别名,其实就是糟粕。
比如古时因避各朝各代的讳,中药名称换来换去的。如山药,曾用名薯蓣、薯药;延胡索,曾用名玄胡索;玄参,曾用名元参。
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有关,如灶心土又名伏龙肝,就是传说中灶心有个叫伏龙的神,民间砌灶时要纳猪肝一具于灶土中,以敬神灵。
与古代文人玩文字游戏有关,与古代庸医谋利、方便书写有关,而采用代字、隐喻、会意等方法,将药名进行简化、篡改,如全虫(全蝎)、必拔(荜拔)、米壳(罂粟壳)、故纸(补骨脂)、寸芸(肉苁蓉)、苡仁(薏米仁)、卜荷(薄荷)等等。
与历代本草著作中错别字、印刷术有关,以讹传讹的。
其实,有关中药名称规范化的问题,早有专家建议在全国药用植物普查的基础上正本清源,建立科学的、统一的中药命名标准,提倡使用正名,摒弃不必要的别名,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