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中医药经方专治心情不爽,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医治郁证方药琐谈

做家/江克明

忧思郁结,情感不舒,所产生的一系列病征,一般称之为郁证。患者常因多病之苦,更使精力苦闷加深;本是因郁致病,复又因病致郁,每多互相影响,易于屡次绸缪。

一、治郁之法,历代医家积蓄了不少阅历,传下来很多方子,足可取法。

1.四逆散

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有四逆散一方,能治气郁、兄弟冷的证候,为疏肝理气的底子方,后代的悠闲散、柴胡疏肝散等方,都是由它加减而成的。

2.旋覆代赭汤

又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有“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一条,原治伤寒病后,胃气不和之证,患郁证之人,每多噫气不除,此方亦可用之。

3.半夏厚朴汤

又《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录“妇人咽中若有灸脔”,即俗称之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之。因它用四味药能治七情气郁之证,故别名四七汤。

4.苏合香丸

《外台机密》有乞力伽丸一方,《和剂局方》更名为苏合香丸,许叔微的《普济实力方》用此治气中晕厥,有开窍回苏救助之功。连年扩展袭用于气郁心痛、胃痛,以及痛经等证,并有理气止痛的工效。

5.悠闲散

《和剂局方》有悠闲散一方,为疏肝解郁的代表剂。它是由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二方合做而成的,于疏肝解郁的同时,尚有养血、健脾的效用,显示了仲景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领先实脾”的精力,罕用治肝郁贫血,或兼脾虚之证。

6.越鞠丸

朱丹溪以为:“凡郁皆在中焦”,因而制订了越鞠丸一方,统制气、血、痰、食、湿、火“六郁”之证。“六郁”以气郁为主,方中香附一药与川芎相伍,一气一血,长于疏肝解郁,为临床所罕用。此方治肝气郁而犯胃之证,最为符合。

7.频频煎

魏柳洲以为:肝郁日久,易于化火伤阴,自拟了频频煎为疏肝养阴之方,实用于肝郁阴虚之证。

8.滋水清肝饮

薛长春将悠闲散与地*丸合做,为滋水清肝饮,用治肝肾两虚之证,都是特殊的阅历。

郁证的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它的病程停顿,大多气郁在先,血郁在后。

气郁也许犯胃,也许上逆,或兼痰郁、湿郁、食郁等证;久则由腑及脏,致使脾虚。

血郁每多冲任平衡,妇女易见乳胀、痛经等证,久之会浮现肝肾同病。

总之,郁证有浅深、轻重、底细之不同,治有缓急、补泻之差别。选方用药各有特征,当各随所宜而活动袭用。

二、自己医治郁证,按照后人之法,以疏肝解郁为总的绳尺

气机上逆者,降气镇逆;气滞胀满者,行气消胀;遽然暴厥者,馨香开窍以救助;胃气不和者,和中健胃助消化;夹痰、夹湿者,兼以燥湿、化痰之法。脾虚者,益气健脾。见血郁之证,以理血为重,养血且有助于疏肝。

临证之时,可随证遣药。

疏肝解郁的罕用药物,我常以柴胡、郁金、蒺藜、香附、合欢皮等为主;

若欲疏肝理气,可合做香橼、佛手、橘叶、枳壳、青皮、陈皮等药;

若欲疏肝养血,可合做当归、芍药、川芎、丹参等药;

若欲疏肝和胃,常合做山查、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药;

若兼湿郁,配砂仁、蔻仁、苍术、厚朴等药;

夹痰者,配半夏、茯苓、贝母等药;

气逆者,配旋复花、代赭石、沉香等药;

若欲疏肝止痛,常合做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等药;

若欲清其郁火,常合做*芩、山栀、龙胆草等药;

若见脾虚证,配参、术、甘草以健脾益气;

若见阴虚证,配沙参、玉竹、天麦冬、生熟地以滋阴润燥;

若兼肾虚证,配菟丝子、甘杞子、续断、桑寄生等药。

三、上面引见治验二则,以供参考

例一:丁××,女,48岁。初诊:年2月13日。

夫亡伤心太甚,郁结胸闷不舒,噫气数月不已,吐逆涎沫,不思饮食,形骸日渐枯瘦,月信两月不潮,小便炽热,大便干结,脉象弦细,舌苔白腻。证属肝气横逆,胃失和降,兼夹痰湿中阻,经血不调。拟予降逆止噫,化痰和中法。仿旋复代赭汤加减。

处方:旋复花9克,代赭石30克,姜半夏9克,炒苍术9克,广陈皮6克,红豆蔻5克,毕澄茄5克,当归9克,丹参9克,生姜3片,大枣5枚。四剂。

2月20日二诊:上逆之气已降,噫气、吐逆均止,痰湿渐化,舌苔已净,食欲已醒,二便如常。转以疏肝和胃,活血调经法治之。处方:潼白蒺藜各9克,全当归9克,川芎6克,合欢皮15克,姜半夏9克,红豆蔻5克,焦山查9克,炒谷麦芽各9克。四剂。

3月20日三诊:精力抖擞,食欲倍增,形骸渐丰,月信已潮,量少、色尚鲜。前线合拍,也许续服。守原方再服四剂,康复身安。

按:肝气郁而上逆,胃气失于和降,忧愁噫气,故以旋复花、代赭石降气镇逆为主;吐逆涎沫,舌苔白腻,乃痰湿中阻之象,又以苍术、陈皮、半夏化痰湿、和胃气为辅;红豆蔻、毕澄茄俱辛温之品,能加紧和中化湿之力;当归、丹参具养血之功,有助于疏肝,更能起调经之用。虽

然小便炽热,大便干结,联合舌切脉象,未做热证管教。总以温降为主,注重于化痰和中。果真一诊即气机顺降,痰湿渐化,食欲振,二便如常。二诊转以疏肝和胃调经为主,三诊就食欲倍增,经脉亦通矣。

例二:吴××,女,50岁。初诊:年6月14日。

性急多郁,咽哽数载不已。近一年来,又加脘腹胀满,炽热痛苦,腰背部自发有烘热感,两腿常常跳动,或觉惨重麻木。年已半百,经事尚属平常,脉象弦缓,舌苔腻而微*。此乃肝经郁热犯胃,湿阻气滞使然。拟与解郁清肝,和胃化湿法治之。

处方:白蒺藜9克,龙胆草6克,*芩3克,紫苏叶9克,广藿香9克,炒苍术9克,广陈皮5克,炒山查9克,淮牛膝9克,姜汁炒竹茹9克。四剂。

6月20日二诊:药后咽哽较舒,脘腹胀痛减半,脘腹炽热与腰部烘热俱已消散,脉缓,舌苦薄腻。方证尚属符合,拟守本旨收支,上方去*芩,连服四剂。

按:怒气旺者,性多急郁,咽哽数载,脘腹炽热,腰部烘热,皆为肝经郁热而至;脘腹胀痛,舌苔腻而微*,乃湿阻气滞之象。

宗丹溪治“湿郁”、“火郁”之法,方以*芩、龙胆草泻怒气,白蒺藜、紫苏叶疏肝郁,藿香、苍术、陈皮化湿而行气滞,山查、竹茹合做苏叶、藿香以和胃降逆,牛膝强腰腿,为佐使之品。

居然二诊怒气先清,烘热消散,随之气行胀减,而湿邪亦化,堪称应手。

-END-

易醫禪堂

養生、易學、醫學、武術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