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藿朴夏苓汤,经典名方首之八十二;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燥湿利水,主治湿热病邪在气分而湿偏重者。方中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藿香、白蔻仁、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
《感证辑要》引《医原》。
藿香二钱(6g)、川朴一钱(3g)、姜半夏一钱半(4.5g)、赤苓三钱(9g)、杏仁三钱(9g)生苡仁四钱(12g)、白蔻仁一钱(3g)、猪苓三钱(9g)、淡豆豉三钱(9g)、泽泻一钱半(4.5g)、通草一钱(3g)。
水煎服。
解表化湿。
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感证辑要》卷四补。
主治功能
全方用药照顾到了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而利湿作用过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藿香具有抗菌、抗病*、助消化、解痉、镇痛、镇吐、抑制胃肠推进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正常化、抑制锌异常所致的肠道损害等作用;杏仁、半夏、白蔻仁等具有平喘、镇咳、化痰等功能;厚朴、半夏、蔻仁等还有助消化作用;茯苓、泽泻、猪苓、苡仁等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淡豆豉具有降温作用。
病理治疗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如《素问·热论篇》所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因暑季气候炎热,热蒸湿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其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温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塘泻不爽等湿阻症状。中医治湿有三法,即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藿朴夏苓汤集治湿三法为一方,外宣内化,通利小便,可谓治湿之良方。沈老辨证精准,用药轻灵,能于重症前敢用轻剂,用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之藿朴夏苓汤加清热解*之*连、栀子,既利湿又清热,能开上、畅中、渗下,宣化表里之湿邪,正如石芾南所言:“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
1.腹胀
患腹胀不思饮食近半载,开始感觉腹胀不适,即四处求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迭服中西药不效,反而渐行加重,不思纳谷,食则腹胀更甚,得暖则舒,大便不畅,数日一行,舌苔灰*厚腻,脉细软无力。综合四诊,认定证属寒湿困脾,久则损伤脾阳,治拟温中化湿,方选藿朴夏苓汤合附子理中汤化裁:淡附片10g,淡干姜5g,炒白术10g,太子参12g,炙甘草4g,炒苡仁15g,藿佩梗各12g,云茯苓12g,白豆蔻5g,法半夏10g,陈皮6g,炒枳壳6g。上方服7剂后,腹胀大减,大便一日一行或二行,舌苔厚腻已渐化去。二诊效不更方,于上方去附片,加炙内金12g,炒谷麦芽各12g,焦楂曲各12g,药后寒湿俱化,诸症皆除。继服健脾之剂调理而愈。
此案始为寒湿内阻,因治不得法,使寒湿之邪久蕴而伤及脾阳,非温阳运脾则寒湿难化。舌苔虽见灰*厚腻,舌质不红反而偏淡,且脉细无力,不可误认为湿热,若用清化之剂,更伤脾阳,则犯虚虚之错。沈老抓住患者脾阳虚的主要病机,因脾虚则湿困,湿阻中焦,运化无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气滞湿阻。用附子理中汤温阳祛寒,益气健脾;藿朴夏苓汤除湿运脾,药证相合,故取效甚速。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难治性脾胃疾病,特别是其伴不完全性大肠性肠上皮化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有较高的癌变率。抽烟酗酒史十余年,加上工作原因,饮食无规律,长期以往,损伤脾胃,使得脾虚湿阻,气机升降失常,发而为本病。藿朴夏苓汤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功,沈老以此方为基础,加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元胡、沉香、木香理气止痛,半枝莲清热解*抗癌变,炒二芽、炙内金、焦楂曲健脾开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痞止痛、化湿和中之功。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或脾胃素虚、兼感外邪,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湿浊内生,发为本病。脾虚失运、湿阻中焦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脾胃为湿热病变的中心。章虚谷亦云:“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其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或痞闷,嘈杂泛酸,便溏或粘滞不爽,纳呆欲呕,口干不欲饮,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等症上腹闷胀,胃脘隐痛年余,口黏,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时泛酸水,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脉弦滑,苔白稍腻。证属湿浊蕴积,胃络受损。治宜芳香化浊,燥湿理气,拟藿朴夏苓汤加减,藿佩梗各12g,川朴花8g,法半夏10g,猪茯苓各20g,杏仁10g,生苡仁30g,白蔻仁6g(后下),炒白芍12g,煨木香6g,煅瓦楞20g(先煎),沉香片6g,炒元胡10g,半枝莲20g,炙甘草5g。并嘱患者忌食辛辣肥甘之品、戒烟戒酒。连服7剂,胃脘痛明显减轻,守前方加炒谷麦芽、炙内金、焦楂曲等健脾开胃之品再服21剂,诸证悉除。随后以香砂六君子加减调治月余,一年后追访,未再复发。
历史沿革
古籍中的藿朴夏苓汤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和解法
《重订广温热论》:[第一卷温热总论]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开透法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温燥法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温热验案]温热兼症医案
藿香介绍
1.园林价值
由于藿香本身是一种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将藿香与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进行搭配,运用到一些盲人服务绿地,可以提高盲人对植物界的认识。藿香绿化带多用于花径、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
2.营养价值
藿香是高钙、高胡萝卜素食品,每g嫩叶含水分72g、蛋白质8.6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0g、胡萝卜素6.38mg、维生素B10.1mg、维生素B20.38mg、尼克酸1.2mg、维生素C23mg、钙mg、磷mg、铁28.5mg、全草含芳香挥发油0.5%、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约占80%)、柠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I-丁香烯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挥发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
3.食用价值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
4.药用价值
《版药典1部》规定只有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5.功能与主治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6.植物文化
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户人家,哥哥与妹妹霍香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亲后就从*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平日里,姑嫂相互体贴,每天一起下地,一块儿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气连日闷热潮湿,嫂子因劳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见她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倦怠乏力,十分难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您恐怕是中了暑,治这种病不难,咱家的后山上就有能治这种病的香味药草。让我赶快上山去把它采来,早日治愈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轻,出门不便,劝她别去。霍香却全然不顾,执意进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时才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只见她手里提着一小筐药草,两眼发直,精神萎靡,一进门便扑倒在地,瘫软一团。嫂子连忙下床将她扶坐床上,询问缘由,才知她在采药时,不慎被*蛇咬伤了右脚,中了蛇*。嫂子听后顿时神情紧张,赶紧脱下霍香右脚的鞋袜。只见在霍香的脚面上有两排蛇咬的牙印,右脚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变粗了。嫂子一面惊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脚,准备用嘴从伤口处吮吸*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死活不肯。等乡亲们听见嫂子的呼救将郎中找来,却为时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来的药草治好了病,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霍香。为牢记小姑之情,嫂子便把这种有香味的药草亲切地称为“霍香”,并让大家把它种植在房前屋后、地边路旁,以便随时采用。从此“霍香”草的名声越传越广,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久之,人们便在霍字头上加了一个“草”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
腊八节,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气候寒冷,寒气会引发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