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绣产业绣出海东新名片西部文明播报 [复制链接]

1#

这五年,海东市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农耕文化,立足打造青绣品牌,挖掘整合全市刺绣资源,提高刺绣技艺,构建发展载体,壮大产业规模,夯实产业基础,使传统民间刺绣成为海东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的代表符号,也成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这五年,海东青绣产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全市以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河湟刺绣、剁绣、藏绣、十字绣、回绣、铺线绣、拉绣、跳绣、套绣等为代表的多种青绣产业厚积薄发,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示了河湟地区绚丽多姿的高原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青绣已成为河湟地区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一针一线顶尖技艺绣出致富之路

青绣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制作技艺精湛,是土族盘绣、藏绣、皮绣、撒拉族刺绣、回族刺绣、河湟刺绣等青海刺绣的总称,是青海各族刺绣艺人用灵巧的手指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海东是青藏高原历史、文化、民族、文明交流融合的沃土,为孕育和发展民族手工艺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全市上下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民间刺绣艺术,推动民间手工艺品走向市场,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了“互助盘绣”“古驿平安绣”“撒拉族刺绣”等知名品牌,并推出反映“彩陶故乡·醉美海东”文化旅游新形象和环湖赛、高原硒都、土族撒拉族风情的系列绣品,组织参加各类工艺美术产业博览会,促进了河湟刺绣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了青绣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扶贫产业园的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绣娘们正在车间里一针一线赶制着中藏药香囊。据介绍,香囊里装有苍术、佩兰、藿香、薄荷等中药材,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随身佩戴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增强免疫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功能。

一根细针、一根长线、一块素布,在一双亮眼、一双巧手和一颗灵心的指引下巧妙结合,最后成为一件精美的作品。这些色彩丰富、针法细腻的绣品,向大家展示着河湟艺术强大的生命力。精致小巧的防疫香囊,独具匠心的刺绣拼接皮包,融入了刺绣元素的丝巾,玲珑别致的口红盒,极具民族特色的胸针……一件件精美的刺绣艺术品,在一针一线中传递出“醉美海东”的独特文化底蕴,而创新的思路和多元化的产品也让青绣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积极利用非遗项目开展文化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让越来越多的非遗资源得到开发,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其中,互助县通过传承发展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扶贫资金新建占地面积多平方米的“盘绣园”,建成扶贫产业园盘绣创意产品展示平台,吸引并扶持贫困妇女就业创收。

青海刺绣行业协会会长、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晓莉表示,青绣不仅仅是指尖功夫,更是顶尖技艺,做强做大青绣产业,对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绣娘们捧着艺术的金饭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年,苏晓莉开办了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从那时起,她就奋力拼搏,为绣娘生活更富裕、民族传统手工业长足发展倾力奉献,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推广者,使盘绣既能为群众创造经济利益,也能让世界看到青海民间艺术的无限魅力。“我深知贫困带给每个家庭的艰难,我也是深受党和国家各类优惠政策的恩惠,一人富不算富,能够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才算真的富。”苏晓莉说。

五年来,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青绣产业的龙头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为固定绣户,辐射带动全县名绣娘,人均月增收1元以上。如今,互助县的很多村建立了刺绣基地和扶贫车间,越来越多的当地妇女通过手工盘绣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五年来,为进一步促进青绣产业发展,海东市结合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加大对青绣产业的扶持力度,累计争取了青绣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万元,组织全市青绣绣娘参加“大美青海”文化宣传活动,赴新西兰、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坦桑尼亚、泰国等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通过加大品牌影响力,成功申报了“金盘绣”“威远土族盘绣”“素隆姑刺绣”等国家驰名商标及土族盘绣地理标志产品。

与时俱进销售方式与绣品双创新

年,青绣一词首次出现在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与青海拉面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按照省政府“八个一”工程部署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青绣大赛,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青绣产品先后在青海文化旅游节、青洽会、成都国际非遗节、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等国内外重大活动上精彩亮相。通过设立6家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青海非遗保护协会、青海刺绣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牵头开展了民族刺绣展示交流、研发创新、宣传培训、线上线下销售等活动。

年11月23日晚,淘宝直播间开启了一场专门为青绣站台的公益售卖活动,各类绣品独特的创意,精细的做工及浓浓的高原民族特色,在短短两小时吸引了全国众多网友互动,更获得了.1万元的直播收入。从那以后,“传统+线上”模式就成了青绣的销售常态。

57岁的麻长命姐不甘落后,她也拿起手机加入直播卖货的行列中。在素隆姑公司展厅内,她一边唱着歌,一边展示着刺绣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手工爱好者驻足观看。“我们不仅开设了刺绣产品专卖店和销售专柜,还延伸发展了网上购物渠道。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在网上下单,外地人尤其喜欢我们的绣品,经常来我的直播间询问和购买产品。闲暇之余,在家也能拿起手机直播,现在坐在炕头上就能挣到钱。”麻长命姐说。

除了销售方式的创新,绣品本身如何再创新,设计理念如何推陈出新,绣品与现代生活如何逐步融合,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青绣发展中必须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作为青海刺绣行业协会会长的苏晓莉表示,青绣品牌源于古老的文化传统,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可通过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手工绣花和现代时尚相结合,优化多种生活元素。“青海30万绣娘要想持续增收致富,光靠个体的努力显然行不通,必须要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苏晓莉说。下一步,青绣人将在保证刺绣产品高品质的基础上,在绣品上体现传统与现代化结合的特征和魅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享受。

为此,海东市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进高校研修班、河湟刺绣培训班等能力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近1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青绣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促进了青绣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互助县素隆姑、金盘绣、情之缘三家刺绣生产企业通过“妈妈制造项目”和企业订单生产,设计盘绣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余种,极大丰富了刺绣市场供需,拓展了市场营销渠道,产品不断推向省内、走向全国,特别是以素隆姑为代表的土族手工艺系列产品打开国外市场,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深受国外友人欢迎。

截至目前,海东市有刺绣生产企业20家,行业协会2个,专业合作社3个,手工作坊3个,从事刺绣制作的绣娘达到4万人。下一步,海东市还将通过创刊《海东青绣》杂志,加强宣传推广;定期举办青绣文化节、青海(海东)青绣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在青绣产品经营店设立宣传窗口,播放宣传片,展示青海刺绣,制作青绣画册,进行出版宣传和建设青绣博物馆等。

跻身时尚青绣成为海东靓丽名片

近年来,在海东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青绣已经成为广大农牧区妇女巧手脱贫的重要途径,成为海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海东乃至青海的独特魅力,成为宣传海东乃至青海的靓丽名片。

在以“新时代的: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上,青海人民准备的青绣伴手礼备受青睐,各国嘉宾纷纷排起长队领取,爱不释手。

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城》海东专场“城市名片”环节,对青绣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将独特的青绣展现给全国观众,影响深远。

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节目组走进青海,全方位拍摄青绣产业,与民族贸易促进会达成全球市长伴手礼协议,拿回订单数万……通过这些活动,青绣品牌不断提升影响力,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今年4月4日,顶级时尚盛事AW21/22深圳时装周上青绣再次惊艳绽放,由青海素隆姑公司和全球新锐女装设计师邀请赛签约的独立设计师李坤以诗人海子的《青海湖》为灵感来源,特地将青海生动丰富的多民族元素用独特的青绣技艺完美渗透,让产品设计感更强,更好地融入生活。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年来,青绣产业围绕打造“国际时尚”的产业愿景,大力推动青绣时尚产业的文化价值、设计价值、科技价值和商业价值联动发展,从“新时尚、新流行、新高定”三新方向开展体现青绣时尚的文化传承创新,也刷新了海东青绣品牌“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三新青字号产品。

在越来越多人的努力下,如今,青绣这门技艺已经从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的绿色手工产业转变为青海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也正以自信的步伐走出家门,走向全国,飞向全世界。

来源|海东日报

作者/来源:青海统战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