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材藿香栽种管理技术,简单易学,还能提 [复制链接]

1#

藿香别名排香草、广藿香、大叶薄荷等,是唇形藿香属植物。藿香全株均可入药,具有解热、清暑、行气、化湿、健胃以及止呕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呕吐泄泻、胸闷、头痛等症,是一种用量大、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的常用中药。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最主要、最优良的品种是广藿香。近年来,藿香因市场需求量大、货源短缺,因而价格走俏,受到当地农户的热捧。基于此,对藿香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特征特性

1.1外部形态

藿香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30~cm,全株长有浓密的短小细毛,有芳香气味,茎直立多分枝、枝上有节、分枝多对生,叶对生、叶柄长、叶心长卵形、长8~13cm、宽1~10cm、边缘钝锯齿状,轮伞花序、多花,果为小坚果、卵状褐色,广藿香多数不开花结果。

1.2生长习性

藿香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喜水性强,苗期在潮湿环境、成株后在多雾、湿润、空气湿度大于80%以上、年降雨量大于0mL的条件生长有利;较喜光,在阳光下比在荫蔽下生长粗壮、但幼苗期要适当遮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质壤土为好,忌低洼地。

2栽培技术

2.1育苗

藿香一般采用扦插育苗。春秋两季是育苗最适宜时节,最好在3-4月,也可在9-10月气温不太高时进行。选择避风向阳、土质松软、湿润肥沃的田块,苗床地深耕细耙,m2施家杂肥kg、磷肥30kg、并撒施石灰消毒,平整起畦,畦宽60~cm、高20~30cm,畦间沟30cm。选择5个月以上、发芽生根萌蘖力强、抗逆力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截取主茎上粗壮节密、叶小叶厚的侧枝2~3枝,插条3~6节、长10~20cm,插条最好即截即插,最迟不超过2d,以免影响成活率。在畦面开条状沟,沟宽7~10cm、深约10cm,插条与地面呈60°角斜放、株距6~10cm、行距约10cm、覆土高度约为插条的2/3、以顶端叶片露出土面为宜,每畦插4~6行、m2插~株,插后淋足水,一般约10d后生根。苗期约45~60d,幼苗期要保温遮荫,用竹片交叉插成拱形支架,用遮荫网覆盖在支架上,再铺盖一层薄膜保温,在基部四周压盖泥土,10d后幼苗长出新叶即可选阴天或傍晚揭去所有遮盖物。苗期除草要见草就除,除草结合松土3次,插后20d施1次腐熟有机液肥、30d后施予低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幼苗喜湿润,插后2~3d浇透水、后每5d/次。苗期用药2次,插后20d喷施龙克菌倍液或农用链霉素0倍液防治叶斑病,30d后喷施吡虫啉倍液或阿维菌素0倍液防治蚜虫。

2.2栽种技术

藿香一般在4月、5月和11月栽种。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水稻连作田块,深耕20cm、晾晒7d、撒施石灰粉或草木灰、整地起畦,畦宽40~70cm、高25cm,排水沟做成高低走向,藿香苗高20~30cm、根部带泥、即起即栽,品字种植,挖方穴、穴宽15~25cm、穴深10~15cm、穴距35~40cm,每穴施有机肥g、每穴植1株、栽植深度8~10cm,一般m2植~株,栽后淋足定根水,植后7d补缺苗。

2.3管理技术

藿香当年种植当年收获,对长势特好的可收二茬。前期肥(生长期前3个月)最好用液肥喷施,可配制1%复合肥水均匀喷施,并掌握“先稀后浓,薄施勤施”的施肥原则,每月1~2次。中期(7-10月)喷施液肥同根部撒施氮肥交替进行,每月1次,交替施用,每株撒施80g,喷施选晴天午后,撒施选下雨天前;7-8月加喷施磷酸二氢钾和1%硫酸铵水各1次。后期(10月后)叶片不发黄,不需再进行追肥,藿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6-10月是藿香生长高峰期,最好每5~6d早晨或傍晚引渠沟灌1次,雨天注意排水、严防积水,以免烂根死苗。藿香中耕与除草和培土同时进行,见草就除、浅锄、松土、培根,培土高度为6~8cm,5-10月,每月进行1次。藿香要进行“打顶”,即摘除主茎顶梢,去除主茎顶端优势。一般在4-5月进行,分枝密集植株不用打顶,摘心后及时追肥、促新芽分枝。藿香最怕霜冻,秋植或过冬茬要搭棚保暖防寒,搭棚方法与搭遮荫保温棚一样,尽量把棚架搭高。藿香最易感染的病害有青枯病、褐斑病、

根腐病和角斑病。青枯病多在连作、排水不良地块发病,严重导致植株死亡;褐斑病由真菌引起,多发生在雨季,主要危害叶片;根腐病多在夏季多雨季节发生,危害根部,感病植株的根部和根状茎处腐烂,逐渐延至地上部,皮层变褐,最后植株枯萎死亡;角斑病属幼苗性病害,多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主要危害叶片。防治上以预防为主,留意观察田间,发现病株即拔除;在6月和7月各喷施倍液多菌灵1次;发病初期喷施倍液1.5%波尔多液或倍液多菌灵,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藿香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银纹夜蛾和卷叶螟等。发现有害虫可用敌百虫~倍液喷杀,每3~4d/次,连续2~3次。

3采收与加工

当年采收的为新藿香,质量好,5月栽种,10-12月采收;10月栽种,次年6-8月份采收。长势壮旺的二茬为老藿香,质量较次,二茬收获期为次年5月或秋种的次年11-12月。藿香采收分为采叶和全株采收两个阶段。藿香生长期内,采收畦面上的全部落叶(不论黄叶或干枯黑叶),可用手捡或用扫把扫拾干净落叶,一般在有落叶后每10d捡拾1次,晾晒干包装销售,m2可累计采收落叶kg以上。不留茬藿香全株采收,连根拔起抖掉根上泥土和杂草等杂质,摆在畦面上摊晒,在原地畦晾晒2d后,待叶片稍成皱缩状,将植株捆扎成捆放在水泥地在太阳下曝晒,傍晚堆叠码垛,用塑料薄膜覆盖,翌日再晒,反复晒3~5d,直至晒干,用木棒敲除根部的细碎和泥沫。每m2可采收干藿香kg。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